肥啾啾科技安全新闻-20241222

天文学家捕捉到来自M87炽热黑洞的大规模伽马射线耀斑

2019 年,事件地平线望远镜(EHT)发布了有史以来第一张黑洞图像–位于室女座 M87 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也被称为室女座 A 或 NGC 4486。 现在,这个宇宙巨行星再次给科学家们带来了惊喜,它发出了强烈的伽马射线耀斑,其能量是可见光的数十亿倍。 这样强大的爆发已经有十多年没有出现过了,它为了解电子和正电子等粒子如何在黑洞的极端环境中加速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Kali Linux 2024.4 释出

渗透测试发行版 Kali Linux 释出了最新的 2024.4,主要新特性包括 Python 3.12,停止提供 i386 内核和镜像,SSH 客户端淘汰 DSA 密钥,Raspberry Pi Imager 支持,GNOME 47,新的 Kali 论坛,等等。开发者称。i386 或 32 位 x86 CPU 架构早已被 x86-64 或 amd64 所取代,2024 年 10 月 Debian 发行版宣布停止构建 i386 内核和镜像,Kali Linux 是基于 Debian 的发行版,因此它也不再支持 i386 架构,但 i386 软件包仍然可能在 x86-64 系统上运行,i386 软件生态系统短时间内是不会消失的

奇特的太空重复射电爆发之谜被解开:由红矮星和白矮星组成的双星系统

最近的发现揭示了慢脉冲无线电波爆发源自一个由红矮星和白矮星组成的双星系统。这些发现对目前的脉冲星理论提出了挑战,并表明更多种类的恒星系统可能会发出类似的信号。

类太阳恒星可能频繁爆发超级耀斑

根据发表在《科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类太阳恒星可能频繁爆发超级耀斑(Superflare)事件。超级耀斑是一种非常强烈的爆发事件,能在短时间内释放出相当于数百万颗核弹的能量。研究团队使用 NASA 太空望远镜观察 56,450 颗类太阳相恒星,这些恒星的表面温度介于 5,000K 到 6,500K 之间,光度和特性接近太阳。为了保证结果的准确性,研究团队排除了旋转速度过快的年轻恒星和双星系统。根据累积 4 年的观测资料,团队发现 2,527颗 恒星共发生了 2,889 次超级耀斑。统计结果显示,类太阳恒星平均每百年可能发生一次这样的能量大爆发。历史上,太阳曾经发生过最强的一次耀斑事件是 1859 年的卡灵顿事件,当时造成北美地区的电报系统与电网失灵,在靠近赤道的低纬度地区也能看见极光。该耀斑事件释放的能量仅为超级耀斑的百分之一

NASA的帕克太阳探测器将在圣诞节前夕穿过太阳的外层大气

NASA帕克太阳探测器正在执行一项雄心勃勃的任务,研究太阳风的起源–太阳风是从太阳向外不断流出的带电粒子流。 尽管自20世纪60年代发现太阳风以来已经进行了半个多世纪的科学研究,但这种现象在日冕中的确切来源仍然不得而知。

嫦娥六号样品揭示月球背面古磁场信息

卫星观测和月表实测结果都显示,现今月球已经没有全球偶极磁场。对阿波罗返回样品的古磁场强度研究指示月球在 42 亿年前到 35 亿年前存在一个相对活跃的“发电机”所产生的磁场,强度可达几十微特(μT),接近现今地球磁场水平;该磁场在约 31 亿年前下降了一个数量级,之后维持在几微特的强度;磁场强度在 15 亿年前到 10 亿年前再次下降,并最终在距今 10 亿年以后的某个时刻,月球“发电机”完全停止工作。由于样品的局限性,已有数据均来自月球正面返回样品。中科院研究团队对嫦娥六号取回的月球背面样品中 4 颗毫米级玄武岩岩屑样品开展了磁学研究,结果显示样品记录的古磁场强度约为 5 微特到 21 微特(中值约 13 微特)。与此前研究认为的月球“发电机”强度在 31 亿年前急剧下降之后可能一直处于低能量状态不同,嫦娥六号玄武岩样品的古磁场强度结果揭示月球磁场可能在 28 亿年前发生反弹,指示月球“发电机”在早期急剧下降后可能重新激活。其原因可能是“发电机”主要能量来源发生变化或初始驱动机制再次增强

研究认为AI带来的污染可导致美国60万人得哮喘 1300名患者早亡

一项重要研究发现,至2030年,支持人工智能(AI)所需的电力可能会给美国带来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预计导致约60万例哮喘病例,并产生高达200亿美元的公共卫生负担。该研究指出,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为满足其密集的计算需求,能源消耗日益增加。这一趋势导致了空气污染物的排放量显著上升,已经对公众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

韦伯太空望远镜发现了一个来自宇宙早期的巨大休眠黑洞

天文学家利用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发现了一个来自宇宙早期的巨大休眠黑洞,它距离宇宙大爆炸仅过去了8亿年。这个黑洞的质量是太阳的4亿倍,由于其大小和低吸积率,它对现有的黑洞成长模型提出了挑战

科学家发现生产维生素B2的简单且天然的方法

德国技术大学(DTU)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天然、简单的方法,通过轻轻加热乳酸菌来生产维生素B2。 这项创新可能会对发展中国家产生重大影响,因为这些国家普遍存在维生素B2缺乏症

MIT用新方法制造多层芯片 让半导体材料层交替生长

电子行业对计算机芯片表面可容纳的晶体管数量已接近极限。因此,芯片制造商正在寻求增加晶体管数量,而不是减少晶体管数量。业界不再将越来越小的晶体管挤到单个表面上,而是将晶体管和半导体元件堆叠到多个表面上——就像将一座平房改造成一座高楼。这种多层芯片可以处理成倍增加的数据,并执行比当今电子产品更复杂的功能。

IFPI:现在中国互联网每天上百万AI做的音乐都是非法盗版

国际唱片业协会大中华区总兼中国区首席代表郭彪公开表示,现在中国互联网上每天有上百万AI做的音乐,“都是非法的盗版音乐”。“我给你举个例子,赵本山形象,赵本山梳着长头发唱我们华纳的《Yesterday》,赵本山不知道,而且用了华纳的录音也没有授权。包括去世的张国荣唱日本歌曲跟活的一样,这种你也没有经过同意。”他说。

中国科学家利用超算与AI揭示地球20亿年生命演化历程

南京大学科研团队联合中外多家科研单位,揭示了地球大约从20亿年到5亿年前早期生命多样性演化历程。该研究成果于12月20在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该研究通过构建早期地球化石数据库,结合超级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首次绘制了从20亿至5亿年前约15亿年间的高精度生物多样性演化图谱

临床试验发现切除扁桃体并不会导致体重增加

密歇根医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在患有轻度睡眠呼吸障碍的儿童中,腺扁桃体切除术与不良体重增加之间没有明显联系,这敦促临床医生将重点放在促进健康的体重管理上。由密歇根医学院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最新研究对长期以来认为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一种切除扁桃体和腺样体的手术–会导致轻度睡眠呼吸障碍儿童体重过度增加的观点提出了质疑

研究发现冰川融化正威胁冰山上的海豹栖息地

冰山是海豹赖以生存的重要平台,它们利用冰山产仔、育幼和蜕皮。 最近的一项研究强调了气候驱动的冰川变化如何改变冰山的特征,如大小、速度和可用性,从而影响海豹的重要栖息地。最新研究显示,海豹妈妈们喜欢移动缓慢的冰山,而海豹们则会选择在今年晚些时候在黄金觅食区移动较快的冰山

中国建成创世界纪录的水下盾构隧道 掘至海底106米

8月19日,在珠江口水域下106米处,随着“深江1号”盾构机掘进,深江铁路珠江口隧道顺利抵达海底最深处。据介绍,这是中国大盾构水下掘进的最深纪录,也是世界高铁盾构隧道最深纪录。工程建成后,中国高铁将在百米海底飞驰

罗马尼亚NetWalker勒索软件主犯在美被判20年监禁

丹尼尔-克里斯蒂安-胡莱(Daniel Christian Hulea)是一名罗马尼亚男子,因参与 NetWalker 勒索软件攻击而受到指控,他于今年 6 月承认犯有计算机欺诈共谋罪和电信欺诈共谋罪,并被判处 20 年监禁

天文学家发现行星会在太空中相互影响下形成

新的观测结果表明,在原行星盘中形成的行星(如PDS 70周围的行星)可以引发后续行星的形成。这一发现基于ALMA的高分辨率图像,支持行星系统依次形成过程中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中国软件开发者超940万 开源领域增速最快

据央视报道,2024开放原子开发者大会于20日至21日在武汉圆满举行。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人宣布了一项重要数据:我国软件开发者群体规模已历史性突破940万大关。

奇特的太空重复射电爆发之谜被解开:由红矮星和白矮星组成的双星系统

最近的发现揭示了慢脉冲无线电波爆发源自一个由红矮星和白矮星组成的双星系统。这些发现对目前的脉冲星理论提出了挑战,并表明更多种类的恒星系统可能会发出类似的信号。

科学家正尝试利用AI开发世界上第一个虚拟人类细胞

斯坦福大学、基因泰克公司(Genentech)和陈-扎克伯格基金会(Chan-Zuckerberg Initiative)的专家们共同努力,旨在利用人工智能开发世界上第一个虚拟人类细胞。这项开创性的工作将极大地提高我们对人类生物学的认识,促进硅学实验,加快医学研究,并为个性化医疗铺平道路

Tuschl实验室研发出针对病毒甲基转移酶的抗病毒药物

Tuschl 实验室开创了一类新型抗病毒药物,以病毒甲基转移酶为靶点,这种酶是 SARS-CoV-2、埃博拉病毒和登革热等 RNA 病毒所必需的,为更有效的疗法铺平了道路。 这种创新方法提供了一种高度选择性的治疗方法,副作用极小,并有可能与现有疗法相结合,防止耐药性的产生。

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带尾巴的系外行星

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带尾巴的系外行星,就像一颗巨大的彗星。 这颗被称为 WASP-69b 的行星正在其主恒星的辐射中缓慢蒸发。WASP-69b是一颗气态巨行星,它的轨道非常靠近它的主恒星,这意味着它是一种通常被称为热木星的行星。 光是这一点还不算太令人兴奋–这些都是最常见的系外行星,因为它们的大小和与恒星的接近程度使它们很容易被探测到。

“镜像细菌”的警告:一种新型生命可能对全球构成威胁

专家警告说,镜像细菌可能逃脱自然生物的控制,有可能进化出破坏生态系统的资源利用方式,并对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不可预见的危险。”镜像生命”是指分子结构与自然生命相反的合成生物。 乍一看创造这样的生命形式似乎是不可能的–就目前而言,确实如此。 即使是最简单的镜像细菌也过于复杂,科学家们无法用现有技术制造出来。

天文学家发现某种星际间“高速公路

天文学家利用 eRosita X 射线望远镜,发现了某种绵延穿越本地泡的星际间高速公路。本地泡或本地热泡(Local Hot Bubble)是数千万年前超新星爆发的产物,横跨约 300 光年,太阳系目前正在穿越本地泡所在的区域。超新星事件释放的能量加热了周围的气体,创造了一个充满炙热等离子体的低密度高温区域。科学家早就知道它的存在,但 eRosita X 射线望远镜的观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清晰度。天文学家从中观测到了某种类似隧道的星际通道。其中一条延伸至半人马座,另一条延伸至大犬星座(Canis Major)。这些星际高速公路可能是一个更大的宇宙网络的一部分,表明太空远比以前认为的更紧密。



已发布

分类

来自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