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思维在衰退
人类的大脑日益受到现代技术的冲击。注意力经济专家 Dan Nixon 说,我们的精神生活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支离破碎和更分散,“APP 和通知在不断争夺注意力,将我们的注意力货币化。”据估计,数字宇宙规模每两年翻一番,每天产生 2.5 quintillion 字节的数据。大部分数据都在我们的指尖。人们每天在 PC、笔电、平板、手机、电视和游戏机等设备上的屏幕时间从 2012 年的 9 小时增加到 2019 年的 11 小时,其中花在手机上的时间增加了约两个小时。对注意力不断增长的需求受到了注意力供应有限的限制。试图吸收太多内容会对我们的认知能力产生负面影响。在刺激之间切换会缩短注意力,超出大脑负荷会导致精神疲劳、记忆力受损和压力增加。数字干扰会阻碍创造性思维,信息过载带来的压力和焦虑会削弱恢复能力
萤火虫公司”蓝幽灵”月球着陆器成功进入绕月轨道 并拍摄了一张照片
萤火虫公司的蓝幽灵(Blue Ghost)月球着陆器成功进入绕月轨道。经过近一个月的太空旅行,萤火虫公司的蓝幽灵月球着陆器于2月13日成功完成了关键的四分钟月球轨道插入燃烧。 这是迄今为止着陆器进行的时间最长、最复杂的一次燃烧,它依靠主发动机和反作用力控制推进器来调整轨道
深海”望远镜”KM3NeT探测到有史以来能量最高的幽灵粒子
水下 KM3NeT 望远镜探测到了一种能量破纪录的中微子–220 PeV,标志着天体物理学的一个关键时刻。这种微小而强大的粒子诞生于宇宙最极端的事件,为宇宙加速器提供了新的线索。 虽然它的确切起源仍然未知,但科学家们相信它可能是第一个被探测到的宇宙中微子。 这一发现为多信使天文学注入了新的动力,未来的观测有望揭示宇宙最深层的奥秘
研究人员在防水表面发现了超快”塑性波” 其传播速度前所未有
像雨滴打在水坑上形成的波纹被称为毛细管波(表面张力波)。 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在研究这些波纹,如今,科学家们仍然对它们着迷,因为它们能让人们深入了解这些波纹所穿过的表面。 这使得它们在研究软材料和生物系统时特别有用,尤其是在研究微观尺度流体行为的微流体应用中
中国科研团队发现能抵御寄生植物的关键基因
独脚金是寄生在高粱上的一种植物,能导致高粱减产甚至死亡。近日,我国科学家首次从高粱中发现两个独脚金内酯外排转运蛋白SbSLT1和SbSLT2,敲除这两个基因后,高粱对独脚金的抗性显著提高。
中国团队研发出一种超长寿命、高效制氢新技术
中国科学院大学与北京大学的联合科研团队成功研发出一种超长寿命、高效制氢新技术。该技术通过在铂基催化剂表面覆盖特殊保护层,使催化剂在制氢反应中能够连续工作超1000小时。这一突破让低成本大规模制氢成为可能
高温超导研究取得重大成果 薛其坤院士领衔
2月18日,记者从南方科技大学举行的高温超导研究重大成果发布会上获悉,由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薛其坤院士领衔的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与清华大学联合研究团队, 发现常压下镍氧化物的高温超导电性,为解决高温超导机理的科学难题提供了全新突破口。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小行星2024 YR4也有可能在2032年错过地球并撞击月球
小行星2024 YR4有1/43的几率在2032年撞上地球,但它也有机会与其它天体相撞,那就是我们的月球。 这颗约有半个足球场大小的天体将在月球表面引发一场爆炸,其威力将是广岛原子弹爆炸威力的343倍,而且就爆炸效果而言,从我们的星球上也能看到它。
日本政府将重新发展核电
在 2011 年东京电力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后,日本宣布了减少核电的计划。现在日本政府修改了《能源基本计划》,删除了“尽可能降低核电依赖度”措辞,提出核电回归,同时将可再生能源定位为 2040 年度的最大电源。此外政府还一并敲定了全球气候变暖对策计划,将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设定为 2035 年度比 2013 年度削减 60%,2040 年度削减 73%。核电占 2040 年度整体发电量的比例设定在 2 成左右。实现的前提条件是超过 30个 现有核电机组几乎全部重启。2023 年度占 68.6% 的火力发电到 2040 年度计划降至 3-4 成左右。共同:日政府修改能源计划 核电回归并加速去碳化
玻利维亚人在网络速度慢、覆盖范围有限的情况下求助于走私Starlink设备
只有 73% 的玻利维亚人可以访问互联网,而互联网在该国是出了名的不稳定。 许多人开始自己动手,偷运Starlink设备以享受该服务的超快速度。在一个越来越依赖高速互联网的世界里,玻利维亚发现自己正处于十字路口。 这个以多样的地貌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闻名的南美国家正在努力应对一项重大的技术挑战:为其 1200 万人口提供可靠、快速的互联网接入
在接受CAR-T治疗后 美国一名女性癌症缓解时间长达19年
2006年,美国一名四岁女孩因患神经母细胞瘤(一种神经细胞癌),在癌细胞已扩散至骨骼、预后情况不佳的情况下,于休斯顿的德克萨斯儿童医院接受了一种高度实验性的CAR-T细胞治疗。这种疗法通过改造免疫细胞,使其能够锁定并摧毁癌细胞。19年后,该女孩不仅成功摆脱了癌症,还成为了两个孩子的母亲。
哈佛科学家们发现人类进化出了与其他已知动物不同的超高新陈代谢率
哈佛大学的一项新研究显示,人类的新陈代谢率明显高于其他哺乳动物,包括我们的近亲–猿和黑猩猩。 研究人员认为,人类既有较高的静态新陈代谢率,又有活跃的新陈代谢率,这使我们狩猎采集者的祖先能够收集足够的食物,同时还能支持更大的大脑、更长的寿命和更高的繁殖率。
青少年可能不适合断食
在老年和中年小鼠中,长期禁食继续展现出对代谢的积极影响,如改善葡萄糖耐受性和胰岛素敏感性。但在青年小鼠中,长时间禁食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轻断食”是指只在特定时间吃东西的饮食策略,比如一天中只在固定的 8 小时内进食,或者一星期有两天不吃饭。科学家们发现,很多“轻断食”方法不仅能帮助人们控制体重,还对控制血糖、血压和促进新陈代谢有很多好处,甚至与长寿有关。但小鼠实验发现,这种间歇性禁食方式虽然有诸多好处,对正在生长发育的青少年个体来说,可能存在意想不到的健康风险。研究发现,长期间歇性禁食会破坏年轻小鼠胰岛β细胞的发育,反而增加了罹患糖尿病的风险
为什么吃饱之后仍然想吃甜食
为什么吃饱之后仍然想吃甜食?德国马普代谢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调查了小鼠对糖的反应,发现完全饱腹的小鼠仍然吃甜点。对大脑的研究表明,POMC 神经元是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旦给小鼠喂食糖,促进它们的食欲,这些神经元就会活跃起来。当小鼠吃饱吃糖时,POMC 神经元不仅释放刺激饱腹感的信号分子,还释放一种人体自身的鸦片制剂:β-内啡肽。它会引发奖励感,导致小鼠即使吃饱了也会吃糖。当小鼠吃额外的糖时,大脑中的阿片通路被特别激活,但当它们吃正常或高脂肪食物时则不会被激活。当研究人员阻断这条通路时,小鼠就不再吃额外的糖了。研究人员发现,人类大脑中同样的区域也会对糖产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