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划 2035 年前后建成月球科研站
继嫦娥六号任务后,中国探月工程将通过两次发射任务,为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奠定基础——2026 年前后发射嫦娥七号,开展月球极区环境和资源勘查;2028 年前后发射嫦娥八号,开展月球资源就地利用技术验证。预计 2035 年前后,将构建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以月球南极区域为中心,具备百公里范围的科研作业能力。我国将通过地月一体化信息网络,实现无人探月、载人登月、国际合作等多任务间互联互通互操作,形成功能和要素基本齐备的月基综合性科研平台。“我们将论证实施重型运载火箭、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等航天领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卞志刚介绍,我国计划2025年发射天问二号,实现小行星探测和采样返回;2028年前后将开展天问三号任务,通过两次发射,实现火星采样返回;2030年前后将发射天问四号,开展木星系探测
吃鱼可能有助于预防认知衰退
《Aging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期刊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显示,吃鱼或有助于预防认知衰退、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研究发现,相比吃鱼最少的人,吃鱼最多的人认知障碍或衰退的可能性较小。吃鱼对认知衰退的影响最为显著,与痴呆或阿尔茨海默病之间的关联需要更多研究。全球人口正快速老龄化,越来越多的人寿命比以往更长。但年龄相关健康问题也随之增加,尤其是认知衰退、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到 2050 年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病例预计将增至三倍。鱼富含 omega-3 脂肪酸,而 Omega-3 具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有助于保护大脑。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吃鱼量最多的人认知风险低 18%,最显著的降低发生在每天吃约 150 克鱼的人身上
大脑如何感知日常生活
科学家曾利用脑部记录和神经成像来探索大脑如何处理空间导航,结果表明,人类大脑的海马体和内嗅皮层两个区域都发挥了关键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类似神经活动还可代表非空间体验,如时间、声音频率和物体特征。在新研究中,加州洛杉矶分校团队招募了 17 名难治性癫痫患者。他们的大脑中曾植入深部电极以接受临床治疗。团队为参与者设计了一项涉及行为任务、模式识别和图像排序的复杂任务,在整个过程中,团队记录了他们的神经活动。由于此次直接记录了人类单个神经元的活动,团队得以发现特定类型脑细胞的放电方式,这能反映出一个人经历事件的顺序和结构。当经历结束后,大脑会保留这些独特的放电模式,并在休息时快速重现。不仅如此,大脑还能凭借这些习得的模式,为未来将接受的刺激做好准备。这一发现首次提供了证据,证明特定脑细胞是如何整合时间与经历信息,并对其提取和保留的
研究人员披露Linux高危漏洞部分细节 潜在影响极大
昨天提到有研究人员透露多数 Linux 发行版都存在某个高危安全漏洞,这个漏洞评分高达 9.9/10 分,借助漏洞攻击者无需身份验证即可远程执行任意代码。今天发现该漏洞的研究人员开始披露漏洞的细节,该漏洞位于 CUPS 组件中 (通用 UNIX 打印系统),有些情况下这是默认启用的,有些情况下则没有默认启用。
干细胞逆转女子的糖尿病
一位罹患 1 型糖尿病的 25 岁女子在移植重编程干细胞不到 3 个月后恢复产生胰岛素。这位不愿透露名字的天津女子说,她现在可以吃糖了,在手术一年多时间后,她能享受任何食物了,尤其是火锅。研究报告发表在《Cell》期刊上。糖尿病影响全球近 5 亿人,其中大多数人是 2 型糖尿病,人体无法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或使用胰岛素的能力下降。而 1 型糖尿病的免疫系统会攻击胰腺胰岛细胞。胰岛移植可治疗糖尿病,但没有足够捐赠者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而且移植还面临排斥反应。在最新研究中,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从患者身上提取细胞重编程为干细胞,然后生成 3D 胰岛簇。2023 年 6 月他们将约 150 万胰岛注射到患者腹部肌肉
厄瓜多尔不断增长的养虾业让沿海生态系统付出了代价
厄瓜多尔瓜亚斯河地区的养虾业发展迅猛,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养虾面积增加了一倍多,导致红树林大幅减少。 随着养虾业对全球的影响不断扩大,厄瓜多尔已实施保护计划来遏制这种损失
由于在部分合作条款上无法达成共识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退出月球地形车开发计划
据美国“太空新闻网”25日报道,由于在部分合作条款上迟迟无法达成共识,美国军工巨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已退出月球地形车开发计划。据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官网公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于今年4月将月球地形车开发项目交由主承包商“月球前哨”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及通用汽车、固特异轮胎等公司担任该项目的主要合作方。
XRISM的X射线洞察力揭示了黑洞和超新星的隐藏结构
XRISM太空望远镜通过揭示超新星和黑洞周围物质的温度、速度和三维结构,揭示了超新星和黑洞等天体现象的复杂动态。 特别是对大麦哲伦云中的超新星残余物 N132D 和 NGC 4151 中的一个超大质量黑洞的研究,提供了有关其内部运动和结构的前所未有的细节
超薄石墨烯大脑植入物首次在真人身上测试
9月27日消息,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与西班牙InBrain Neuroelectronics公司合作,首次在人类大脑皮层中测试了石墨烯制成的脑机接口植入物。该技术旨在收集并解码大脑信号,探索其在脑部疾病治疗中的潜力。石墨烯因其超薄且坚固的特性,被誉为“神奇材料”,此次突破性应用标志着脑机接口技术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
大脑“编码”时间和经历之谜揭示 可为医疗及AI领域研究确定新方向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健康中心领导了一项前沿性研究——人类大脑究竟如何“编码”并理解时间及经历的信息。该成果为神经科学领域的一个基本谜团带来了答案,还可用于开发神经假体装置,为未来医疗和人工智能(AI)领域带来新的研究方向。相关论文发表在25日的《自然》杂志上。
Tails 项目和 Tor 项目合并
Tor 匿名网络项目与基于 Tor 的匿名操作系统项目 Tails 宣布了合并,此举有助于简化合作、更好的可持续性、降低开销,扩大培训和推广的区域。Tails 是在 2023 年底向 Tor 项目提出合并运营的设想。Tails 现有结构难以应付更大的规模,相比下 Tor 项目有着更大更成熟的结构,与 Tor 合并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Tails 可以专注于其核心使命——维护和改进操作系统,探索更多互补用例,同时能受益于 Tor 项目更大的组织结构
科学家发现人类发育暂停按钮 可增强繁殖能力
近日,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分子遗传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在一项重要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发现人类细胞存在一种类似哺乳动物“胚胎滞育”的机制。在自然界中,有些哺乳动物拥有一种独特的生存策略,暂缓正在生长发育的胚胎,以提高胚胎和母体的存活机会。
规模更大的 AI 聊天机器人倾向于更可能胡说八道
根据发表在《自然》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参数规模更大的 AI 聊天机器人倾向于更可能胡说八道。西班牙 Valencian Research Institute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的研究员分析了大模型的幻觉,观察随着模型参数规模愈来愈大其幻觉或错误是如何变化的。研究团队发现,更大更精调的大模型更精确,但也更不可靠。它们产生的错误答案比例略有增加。原因是更大参数规模的模型倾向于更不可能回避问题,比如说不知道答案或改变话题。研究人员说,结果是大模型尝试回答所有问题,生成了更多正确的答案以及更多错误的答案。大模型愈来愈擅长于伪装成无所不知。用户可能会高估 AI 聊天机器人的能力。研究人员分析了三种模型家族:OpenAI 的 GPT、Meta 的 LLaMA 和 BigScience 的开源模型 BLOOM
腾讯游戏反作弊预启动模式发布:随电脑开机启动 全程检测外挂
腾讯今天发布了一项重磅的游戏反作弊新功能——腾讯游戏反作弊预启动模式。据介绍,启用该功能模式后,腾讯游戏安全对玩家的保护从游戏启动扩展到了整个操作系统运行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