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在新冠期间预期寿命显著下降
根据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英国牛津和美国 Research Institute for Compassionate Economics 的研究人员报告,印度在新冠期间预期寿命显著下降。他们的分析显示,2020 年出生的人比 2019 年出生的人预期寿命减少 2.6 岁,死亡率高 17%,这意味着 2020 年印度有 119 万人超额死亡。相比之下,印度莫迪政府给出的数字是截至 2021 年年底有 48.1 万人死于新冠。研究人员称,预期寿命的下降在不同人群中是不平等的,女性的预期寿命下降幅度比男性多 1 年(男性为 2.1 年),边缘化群体下降幅度大于特权群体:高种姓群体只下降 1.3 年,低种姓的达利特或表列种姓下降 2.7 年,穆斯林下降 5.4 年
NASA好奇号漫游车在火星上发现由纯硫构成的黄色晶体
在最近的几项发现中,漫游车发现了由纯硫磺构成的岩石,这在火星上尚属首次发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好奇号火星探测器最近在火星上的一块岩石中发现了黄色的硫晶体,在一个以硫酸盐盐闻名的地区发现了纯硫。这一意外发现是在探索夏普山的盖迪兹谷地通道时发现的,该通道与古代水流和潜在的微生物生命有关。这一发现提出了有关火星地质历史和火星条件的新问题
谷歌AI天气“神算”登Nature:30秒模拟22天天气 效率暴涨10万倍
今天一早,Google CEO在X上发布帖子,宣告NeuralGCM在气候建模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NeuralGCM将基于物理的建模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在模拟大气方面的效率比其他模型高出10万倍,为科学家提供了预测气候变化的新工具
研究人员正利用世界上最细的金属线作为栅极电极制作微型晶体管
研究人员正在利用世界上最细的金属线作为栅极电极(控制晶体管打开和关闭的关键部件),制作出微型晶体管。研究人员没有使用硅或金属,而是用二硫化钼(molybdenum disulfide)制作了这种栅极——这种半导体可能在未来几十年取代硅。当两片错位的 MoS2碎片结合在一起时,它们的边界会变成一条只有 0.4 纳米厚的导线,比当今最先进 CPU 中晶体管的最小部件还要小得多。研究人员大多位于韩国大田基础科学研究所,他们将这条导线集成为超小型晶体管的关键组件
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世界上最精确的原子钟
在人类对完美的不懈追求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一种原子钟,其精度和准确性超越了以往所有的时钟。这种新型时钟由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和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联合机构 JILA 的研究人员研制,代表了计时技术的重大进步。
庞贝的部分遇难者不是死于火山而是地震
公元 79 年,维苏威火山的爆发给罗马古城庞贝造成了严重破坏。当时有两名男子在一间大房子里寻求庇护,但他们并没有像大多数遇难者那样被火山喷出的热气和灰烬窒息或焚烧而亡。相反他们似乎是死于地震。意大利研究人员在《地球科学前沿》发表论文,指出庞贝不只毁于当时喷发的维苏威火山,同期发生的地震也可能夺走了很多人的生命。新证据来自古城遗址中部的两个房间,考古学家在挖掘这些被火山物质保存了 2000 年的房间时,发现了两具男性遗骸蜷缩在倒塌墙壁下的角落里。目前学界普遍认为庞贝古城的毁灭分为两个阶段。起初,浮石和火山灰如雨点般落下,导致许多人窒息而亡,屋顶坍塌。数小时后,火山碎屑流倾泻而下,掩埋古城,居民们无一幸免。火山碎屑流指火山喷出的气体和碎屑的混合物
中国全新载人火箭三级液氢液氧发动机长程高模试验成功
据航天科技集团消息,近日,在新建成的垂直高空模拟试验台,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三级液氢液氧发动机首次完成了高空模拟环境长程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本次试验验证了我国最大喷管面积比液氢液氧发动机长程工作的可行性
它七年前撞击土星 如今却还帮助科学家发现秘密
7月23日消息,七年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卡西尼号土星探测器戏剧性地结束了其为期20年的土星及其卫星探索任务,当时它坠入了这颗气态巨行星。然而,它仍然持续提供科学研究成果。康奈尔大学的天文学家利用卡西尼号收集的雷达数据,获取了有关土星最大卫星土卫六上液态海洋的新信息。这片海洋主要由甲烷和乙烷等碳氢化合物组成
全固态电池新突破 中科大开发出新型硫化物固态电解质
业界对于全固态电池的探索从未止步,今日,有好消息传来。中科院之声官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发出一种用于全固态电池的新型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该材料在具有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固有优势的同时,相较其他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成本更加低廉、更适合商业化。
鲁宾天文台将揭示在太阳系中呼啸而过的星际信使天体
维拉-C-鲁宾天文台的”时空遗产调查”将揭示穿越我们宇宙邻域的星际彗星和小行星群,从而彻底改变太阳系科学。在我们的银河系中存在着许多尚未被发现的星际天体:从它们的母恒星系统中喷射出来的彗星和小行星。其中一些天体穿过我们的太阳系,带来了关于行星系统如何形成和演化的宝贵信息。目前,只发现了两颗这样的星际访客:1I/ʻOumuamua 和彗星 2I/Borisov。鲁宾即将进行的”时空遗产调查”将向我们展示更多的这类天外来客
2024年5月发生的地磁暴大面积干扰了商业卫星运行
过去几年,低地球轨道上的人造物体越来越多。当太阳风暴来袭时,地球大气层的反应方式可能会对像星链公司这样的天基企业造成极大的损害。2024 年 5 月,地球遭遇了 20 多年来有记录以来最大的地磁暴。这种通常由太阳大气层高能电磁辐射大规模爆发引发的太空现象,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极光,世界各地都能看到。根据最近的一篇论文,它还迫使低地轨道卫星公司争相设法适应不寻常的太空天气。
科学家通过同位素和基因证据追溯微生物对地球历史的广泛影响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支持的科学家研究了微生物生命与地球环境之间错综复杂的长期联系。通过回顾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地质学等领域的知识现状,该研究探讨了微生物是如何塑造地球海洋、陆地和大气层的化学特性,又是如何被这些化学特性所塑造的。该研究结合了多个研究领域的数据,讨论了如何不能孤立地看待来自单一领域的有关地球上生命复杂历史的信息。
生物学家发现雄性大象之间相互协调的暗号
纳米比亚埃托沙国家公园的雄性大象学会了用代表”我们走”的隆隆声来协调集体出发,这种复杂的发声行为以前只有雌性大象才有。这一发现基于一项长达 20 年的研究,突出了雄性大象错综复杂的社会结构和发声能力,表明它们在群体中有着更深层次的交流和学习
新研究揭示钛-48核的结构变化 可能解开存在100年之久的物理学之谜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肉眼看不见的粒子组成的,但物理学家仍在不断深入了解这一神秘领域。大阪都立大学(OMU)的科学家们在《物理评论 C》杂志上发表的研究结果表明,原子的核结构可能会根据质子和中子与原子核中心的距离而发生变化
新研究表明大便的频率可以预测你的健康状况
系统生物学研究所(Institute for Systems Biology)的最新研究表明,排便频率对长期健康有重大影响,这会影响各种生理过程,并可能影响慢性疾病风险。这项研究分析了1400多人的数据,将排便模式与肠道微生物组组成和血液代谢物等健康指标联系起来,表明保持每天排便的”黄金地带”可能对最佳健康状况至关重要。
英特尔称 13/14 代酷睿处理器不稳定是因为电压过高
对于广泛关注的第 13 和 14 代酷睿处理器不稳定问题,英特尔官网发表了简短的声明,称原因是电压过高。英特尔表示,根据其分析,过高的工作电压会导致部分 13/14代酷睿桌面处理器不稳定,而过高的工作电压源于微码算法,它导致了处理器的电压请求不正确。英特尔将提供一个微码补丁修复该问题。补丁正在测试验证,将于 8 月中旬发布给合作伙伴。英特尔表示将全力妥善解决桌面处理器的稳定性问题。芯片巨人的员工还在 Reddit 上回应了有关工艺制程导致芯片问题的指控,表示 13 代处理器确实有过铜导孔氧化问题,但问题已经在 2023 年解决了,与目前的不稳定性问题无关,它主要影响早期的 13 代桌面处理器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人的劳动时间在增加
国家统计局上周发布的数据显示,6 月周平均工时为 48.6 小时,为近 6 年同期次高,比 2019 年同期上涨 2.9 小时,超过“六天八小时”工作制。此外今年 1 月、2 月以及 5 月的周平均工时均为最近 6 年同期新高。国际劳工组织数据显示,在 2022 年有统计数据的 167 个国家中,周平均工作 44 小时以上的国家共 8 个,分别是中国、不丹、阿联酋、蒙古、印度、文莱、马来西亚、伊朗和哥伦比亚。其中仅不丹和阿联酋周平均工作时长超过 49 小时。与此同时,2022 年经合组织成员国年均工作时间为 1719 小时,其中墨西哥最高为 2226 个小时,而 2022 年中国年均工时为 2490.8 个小时(国内计算方法为 52 周乘以 2022 年周平均工时),为墨西哥的111.9%
2024 年雨果奖发现至少 377 张欺诈性选票
2023 年的雨果奖引发了争议,相关人士为此遭到解雇。为了增加透明度,2024 年雨果奖管理委员会发表声明称他们发现了至少 377 张欺诈性选票。声明称,他们发现有很多选票来自非“自然人”,有着明显的假名特征,比如中间名完全相同只有第一个字母按字母顺序改了,还有部分投票者的名字是连续数字的翻译。这些投票者的投票倾向于一名最终提名人 A。除此之外,委员会还收到报告称有人在收买会员按其意愿投票。在总共收到的 3,813 张选票中,有 377 张选票被认为是欺诈性,他们已经将其从统计中移除。委员会没有证据表明 A 对此知情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立即增加资源 2030年可结束艾滋病大流行
各国领导人承诺到2025年将每年新增感染人数降至37万以下,但到2023年,新增艾滋病毒感染人数仍比这一数字高出3倍多,达到130万。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发布最新报告称,只要各国领导人立即增加资源并保护人权,艾滋病大流行可在2030年之前结束
距海面13000英尺的深处发现”暗氧” 源自海底的金属矿物
一项国际研究揭示,深海矿物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也能产生氧气,这表明在光合生命出现之前就存在着另一种氧气来源。这一发现对深海采矿具有重大影响,强调了采取可持续方法保护这些新发现的氧气来源的必要性
南洋理工大学科学家团队设计出一键变硬的神奇织物RoboFabric
科学家们设计出了一种可穿戴纺织品,它可以在瞬间从柔软变为坚硬,并可能很快应用于医疗支架、机器人肢体等领域。这种名为 RoboFabric 的可变形材料是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设计的。研究人员从穿山甲和犰狳交错的鳞片中汲取灵感,设计出一种由金属纤维通过它们之间的微小通道连接起来的 3D 打印瓷砖网络。
Google Chrome 不打算淘汰第三方 Cookie
在多次推迟淘汰第三方 Cookie 之后,Google Chrome 官方博客表示它有了更好的主意,它不打算再淘汰第三方 Cookie,而是“引入新体验”,让用户自己去做出明智选择,并且以后可以随时调整。对于它提出的第三方 Cookie 替代 Privacy Sandbox API,负责该项目的副总裁 Anthony Chavez 表示会继续投资,改进隐私和实用性。他强调 Privacy Sandbox 不会消失,会引入额外的隐私控制功能,开发者在该项目的时间和精力不会白费
科学家发现一种新激素能增强骨骼
根据发表在《自然》期刊上的一篇论文,科学家基于小鼠研究发现了一种新激素能增强骨骼。全球有逾 2 亿人患有骨质疏松症,这种骨骼脆弱症容易导致经常性骨折。女性绝经后有着患骨质疏松症的高风险,原因是促进骨骼生成的雌激素水平下降。女性在哺乳期间雌激素水平也很低,但却很少会患骨质疏松症和发生骨折,这意味着有其它激素在促进骨骼生长。研究人员在哺乳期的雌性小鼠大脑中发现了名叫 Maternal Brain Hormone (CCN3)的激素,它能增加骨骼密度和强度,从而解决了一个长期谜团:当女性骨骼中的钙质被用于支持产奶后,她们的骨骼仍然能维持相对的强壮